制冷剂市场高位运行。目前市场聚焦新一年度价格趋势,25年一季度长约订单R32和R410A分别上涨至41000/42000元/吨,外贸方面R32、R134a、R125报盘均在42000元/吨以上,与内贸持平;R22内外贸价格也基本一致。新的一年即将开启,制冷剂市场库存低位,业者挺价心态明显,报盘维持高位。
我国的冷库产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任旧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从数量上看,中国的冷库总量在近年来持续增长,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今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三季度增长4.5%,比二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上半年,冷库投资热情不减,新开工冷库项目超80个。上半年冷库总容积为1.45亿m3,环比上升4.46%.
但与此同时,人均冷库占有量却相比来说较低,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冷库设施的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产品的储存和保鲜,也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此外,中国冷库在建设和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能效和环保水平有待提升。
分布不均衡:我国冷库大多分布在在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华南等地,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冷库资源匮乏,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这导致农产品在产地没办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冷藏保鲜,在运送过程中损耗较大,增加了物流成本。相比之下,国外冷库分布相对较为均衡,能较好地满足多种地区的需求。
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我国冷库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地区冷库建设过于集中,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而一些有需求的地区却缺乏冷库设施。此外,冷库建设与上下游产业的衔接不够紧密,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影响了冷库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国外在冷库建设规划方面更看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冷库资源的合理配置。
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低:国外冷库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发展较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的精确控制和自动化调节,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而我国冷库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普遍较低,仍有大量冷库依赖人工操作,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有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和管理漏洞。
制冷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国外在制冷研发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处于领头羊,新型制冷剂的应用、高效率节约能源的制冷设备等不断涌现。我国部分冷库的制冷系统还比较老旧,能耗较高,环保性较差。例如,国外大范围的应用的二氧化碳制冷等环保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还相对较慢。
保鲜技术有差距:国外在气调保鲜、减压保鲜等先进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较为成熟,能够有效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货架期。我国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上还不够广泛,保鲜效果有待提高。
管理体系不完善:国外拥有较为完善的冷库管理体系和标准,从冷库的建设、运营到维护等所有的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监管,确保冷库的安全、高效运行。我国在冷库管理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健全,部分冷库存在管理不规范、操作流程不严格等问题,影响了冷库的运行效果和产品质量。
运营效率较低:国外冷库企业注重信息化管理和供应链协同,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冷库库存的实时监控、订单管理和物流配送的优化,提高运营效率。我国冷库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信息不畅通,导致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的效率较低,增加了运营成本。
(4)专业人才短缺:冷库的运营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冷库行业的发展。而国外在冷库人才教育培训方面投入较大,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市场集中度低:国外冷库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大型冷库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定价权。我国冷库公司数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规模的公司,产业集中度较低。
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冷库企业的业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较为相似,缺乏差异化竞争,导致市场之间的竞争大多分布在在价格层面,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国外冷库企业注重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多种客户的需求。
面对这些不足和挑战,中国冷库行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提升设施质量和技术水平,优化市场结构,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以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推动中国农产品和食品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12月31日晚,格力电器发布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5.22亿元。公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格力电器母公司实现净利润123.82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实际可分配利润为703.27亿元(未经审计)。
印度快报消息,印度巴鲁奇地区警方周日开始对古吉拉特邦氟化学品有限公司 (GFL) 氯甲烷工厂的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展开调查,该事件导致四名工人于周亡。达赫吉海事警察局官员称,四名工人当时正在CMS工厂的生产单元内,由于阀门故障导致气体泄漏,他们吸入有毒气体并昏倒。工人们被紧急送往当地一家医院,但最终不治身亡。
周日,巴鲁奇地区警方收留了四名工人的尸体,并表示法医专家和工业安全小组已于周六在事故发生后赶赴现场调查此事。巴鲁奇地区警察局的一名高级警官表示:“事件发生在周六晚上,当时氯甲烷工厂 (CMS) 的蒸馏装置发生泄漏。该工厂混合了氯甲烷、氯仿和氯化氢蒸气。泄漏影响了四名工人,他们被紧急送往公司内的医疗部门,然后转移到一家综合医院,并且被送入重症监护室,但在周日凌晨去世。”地方法院法官马尼沙·马纳尼表示:“遇难工人的尸体已被送往公立医院做尸检,死者家属也在场。政府部门已于上午收到通知,并已对此事展开调查。”GFL随后发布声明称:“每个家庭将获得300万卢比的抚恤金,以及法定会费、保险福利和未支付的工资。此外,为了确认和保证我们已故员工家人的未来,我们将为他的子女提供就业机会并资助他的教育,包括他的工程学位。我们还致力于通过个性化支持满足所有受影响家庭的任何需求。我们与受影响人员的家人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在个人损失和痛苦的时刻提供应有的支持。
我们回望过去一年,制冷行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令人振奋,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
这一年,制冷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从高效压缩机的迭代升级,到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再到新型制冷剂的研发与推广,每一项技术的革新,都标志着制冷行业在能效提升、环保减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用户所带来了更加舒适、节能的使用体验,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市场需求方面,制冷行业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力和创新力。同时,制冷行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的提高,制冷行业积极做出响应政府号召,加大环保投入,推广绿色制冷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些努力不仅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这一年里,制冷行业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人才。他们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创新精神和市场洞察力,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新秀和中坚力量。他们的成功,不仅为制冷行业树立了榜样,更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同时,制冷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等,制冷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高效、环保、智能的制冷产品,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制冷行业也加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制冷技术的慢慢的提升,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展望新一年,制冷人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挑战,把握每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