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空调的使用带动用电量大幅度增长,使长江电力、国电南瑞、华能国际、龙源电力等一众龙头持续发力。其中,长江电力的市值增长近1000亿元,表现最为亮眼。
当然,长江电力的逻辑不仅仅是在夏天的“季节优势”上,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一年近200亿元的高分红和近4%的股息率。
就在2024年7月31日,又有一家“供暖”小巨人—力聚热能上市。更重要的是,力聚热能的细致划分领域就是居民供暖,算是第一龙头。
当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享受供暖“福利”,力聚热能的实力也不敢说和长江电力媲美,但是两家公司的内在逻辑却极为相似。
要知道上半年力聚热能的营收才几千万,此次分红的股利支付率达到了145.77%。一个才上市几个月的新股,力聚热能未免也太过“豪横”。
或许就是看到了力聚热能的慷慨,2024年三季度,美国的Goldman Sachs和MSCI也纷纷前来抢筹。
作为一个没什么突出优势的“供暖侠”,力聚热能到底靠什么吸引了大家视线呢?
作为浙大的一分子,力聚热能创始人何俊南将“开物前民 树我邦国”的精神贯彻了始终。
力聚热能主要经营业务是生产、经营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也就是生产烧“供暖水”的炉子。
最初,这一元器件主要从欧美进口,且交货期很长。于是,何俊南琢磨着自己研发燃烧器。经过两年多的蹉跎,这一“卡脖子”难题终于被攻克。
原先从国外进口每个传感器需要1万元至2万元,而且一年一换。力聚热能自主研发的传感器,成本已经下降到500元/个,常规使用的寿命长达五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替代。
目前,国内大型热水采暖锅炉超过60%来自力聚。而热水锅炉每年能为力聚热能创造8亿的营收,占到公司营业总收入的70%。
公司的第二大业务蒸汽锅炉,用何俊南的话说就是:“我想让力聚在蒸汽锅炉领域也做到全国最大,这是公司上市的最大的目的”。
从市场规模来看,蒸汽锅炉的市场空间能达到200亿元左右,显然要高于传统热水锅炉的70-80亿元,力聚热能的野心勃勃。
有着第一打破垄断的核心优势,力聚热能的毛利率达到40%,要远高于西子洁能、华光环能、迪森股份同行企业。
虽然笼统的看,力聚热能与同行公司都是卖锅炉的。但力聚热能面对的是各类楼、堂、馆以及集中供热企业,也就是最“朴实”的平民。
而其他同行企业面对的是大型化工、钢铁、发电站等企业,话语权显然不那么高。
2023年,力聚热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6次每年,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三季度,力聚热能周转率也维持在4.5次每年的高位。
当我们继续拉近时间线仔仔细细地观察,会发现虽然力聚热能的毛利率要高于同行,但是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
公司在招股书里解释毛利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提到,由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力聚热能不得不进行“价格折让”。
2024年前三季度力聚热能实现盈利收入11.83亿元,而同行均值能达到76.69亿元,是力聚热能的5~6倍。
由于力聚热能面对的“小户”居民,公司的销售区域和下游客户分布均较为分散,因此导致2024年第三季度力聚热能销售费用率达到11.93%,要远高于西子洁能、华光环能、海陆重工的2%。
2020年-2022年,力聚热能三年累计分红金额达到2.75亿元。同期,公司三年净利润合计5.3亿元,分红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51.89%。
而“清仓式”分红的一条标准就是分红占比超高50%,所以2023年力聚热能并没有分红,可能就是减小上市被“审判”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就在有钱分红,有现金在手的前提下,力聚热能IPO还打算募资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总募资额的比例为13.02%。而市场对这一个数字的要求是15%,力聚也是基本踩着红线。
根据刚开始的价格计算,力聚热能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仅为9.1亿元,跟预期募资额相比,少募了四成资金。
力聚热能是我国第一个攻克技术“卡脖子”难题的公司,从业绩来看,力聚热能确实有所长进,盈利能力也远高于同行。但是,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谜之操作也难以解释,力聚热能“更上一层楼”的长期性迟迟无法定义。
但是从外资持仓这一块来看,公司还是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市场瞬息万变,力聚热能最后交出的答卷,我们也同样期待。